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玩网络游戏偷偷充值金额过万!是监管不严还是孩子太聪明?

案件聚焦 2024-03-02


NEWS

未成年孩子玩网络游戏

几个月充值上万元

到底是家长失职

还是“防沉迷”系统有漏洞

亦或是游戏公司充值缺乏监管?

这天,闵行区人民法院的李腾法官审理了3起因未成年人游戏充值,引发的消费者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件。原告都身处外地的未成年人,代表他们出席庭审的是他们的家长。而这3起案件的被告,则是同一家网络游戏公司。



三人中,充值金额最大的就是张先生11岁的女儿,总共充值了132次,共计14000余元而另外两名家长所要求的退款金额分别为六千多元和五千元。



原本,根据相关规定,未成年人的游戏账号每月最高不得超过400元。但今天开庭的3个案件中,无一例外的,未成年人都是通过利用父母的身份信息注册了账号,并以此绕过系统限制,进行了异常充值


三名家长都坦言,之所以被孩子钻了空子,是因为平时他们对自己的孩子也并不设防。对于家长的手机解锁密码、支付密码,孩子们都了如指掌。


不仅如此,张先生和李女士平时也并没有关注孩子拿着手机都做了什么,因此,等到他们发现孩子在游戏里充值了大量钱款的时候,充值行为已经持续了数月。



除此之外,孩子的小聪明也让家长们防不胜防。


原告家长 蔡女士:

我小孩是他可能知道自己坏事了,然后他就偷偷把那些(消费)余额的那些短信给我删了,然后我就不知道中间用过多少钱。


根据三位家长的描述,充值行为都是他们未成年孩子偷偷操作的,因此他们希望游戏公司能将这些钱款退还回来。可是,游戏公司却不认同他们的说法。


被告公司法务:

我们收到申请之后,发现原告那边再次充值。因此我认为这个第一加重了原告方的过错。第二我们认为原告方在家长在知情未成年人已经进行了这个大额消费的情况下,再次允许了该情况的发生,应当认为他对之前的未成年人行为其实是表示确认的,因此我们驳回了其退款的一个申请。


原来,原告张先生和李女士的游戏账号,在家长申请退款之后,还在对游戏进行充值。


之后,法官逐一指出了几名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许是出于理亏,李女士和张先生最终都只主张了第一次申请退款的金额。

而另一名被告蔡女士这里,由于她的孩子是直接通过苹果手机的渠道进行的充值,游戏公司表示,退款需要扣除给苹果公司渠道费,对此,蔡女士也表示了认可。

最终,三起案件都以调解的方式结案。


主审法官李腾表示,其实类似的案子闵行法院近期受理了有五六十件之多。而在逐一审理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家长们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闵行区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 李腾:

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跟孩子的沟通交流当中,对于自己的一个身份信息,还有一个财务的管理,其实都存在很大的一个漏洞。

很多案件他们在向被告公司发起退款申请之后,又发生了充值的情况,说明这些家长在发现小孩子进行大额充值之后,没有更改支付密码,也没有对小孩子进行一个很好的教育。


针对这些共性问题,也考虑到孩子的成长道路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法官决定,在案件审结完毕后,对所有涉案家庭的家长们发放《家庭教育指导令》。要求家长肩负起子女教育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做到加强和子女沟通、教育和引导,并管理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财物。



此外,李法官还走访了闵行区的部分中小学校,希望能通过学校,提醒广大的家长们加强对孩子的沟通和关注,并有意识地避免孩子进行超额的游戏充值。


而游戏公司方面,李法官还对辖区内的游戏公司进行了走访调研,了解到出于各种客观因素,在未成年人注册游戏和充值环节,游戏公司方面没有立竿见影的有效预防手段。对于公司公司来说,只能做到多提醒以及提高退款的审核效率。



于是,李法官对涉案的游戏公司下发了司法建议书。要求游戏公司要在特定的时间向特定的群体发送游戏告知,提醒未成年人控制游戏时间和充值金额。此外,游戏公司还应当优化退款流程,完善和客户的对接机制。




如今,游戏公司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加大了提示告知的频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END

记者丨俞欣怡

小编丨俞欣怡

视频丨施亚娟


往期推荐

一个月躺着赚900元?这件东西很多人都有,随便借给别人要出事

▲ 点击查看原文

注意了!好多人为此专门来上海,其实都是“套路”

▲ 点击查看原文

民法典(1097):关于生父母送养子女的规定

▲ 点击查看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孩子玩网络游戏偷偷充值金额过万!是监管不严还是孩子太聪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